近期研究显示,2018年全球个性化营养市场规模达到55.9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至113.5亿美元。人们越来越青睐天然食材制成的健康食品,这些食品不仅健康,还能保护地球环境和其他生物。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按照自己的“健康理念”选择食品,人类进入了个性化营养时代。科学技术可以决定哪种食物适合我们,从而不仅实现体重管理,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和幸福感。不同于过去,如今的市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费者对健康保健食品的需求而推动的。
40年来,康宝莱始终致力于通过营养帮助人们实现健康生活。在此期间,我们也注意到,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安全,在消费者需求、法律法规、创新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营养食品行业发生了诸多变革,以康宝莱为代表的企业率先践行了这些变革,并在科研开发、技术、分析科学和制造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营养食品行业的企业现在可以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产品。数据显示,产品的进步使消费者更加信任,也更多地使用营养食品。
“质量管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源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全面渗透到了绝大多数日本企业的基层。中国在1978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第一个“质量月”活动,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协会, 1980年制订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不可预见的危机,另一方面是基于分析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尽管当时的消费者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刚刚起步的营养食品行业可提供的营养方案寥寥无几。
当时,美国的食品法规以及后来称之为“膳食补充剂”的产品标准远没有如今全面。虽然已有食品添加剂审批法规以及保障消费者免受掺假和受污染食品侵害的相关法规,但很多质量标准尚未制定。制造技术方面,智能相机已经问世,制造商开始使用机器视觉系统识别字符和日期进行代码验证。
1982年,鉴于某胶囊产品氰化物致死事件,美国食药监局发布防篡改包装规定,以保护消费者。防篡改包装规定对所有包装消费品制造商都具有重要意义。1983年,美国国会在防篡改包装规定的基础上通过了《联邦反篡改法案》,将篡改包装消费品定性为犯罪行为。
20世纪90年代,营养食品行业在建立消费者意识和教育消费者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0年,《营养标签和教育法案》签署生效,规定所有包装食品必须使用营养标签,食品的所有保健功能声称必须符合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规定的条件。《营养标签和教育法案》先人一步,早于某些州一级的食品标准、营养标签和健康功能声称要求,首次批准了部分食品的健康功能声称。《营养标签和教育法案》还对食品成分表、份量以及“低脂”、“清淡”等用语进行了标准化。
1994年颁布的《膳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案》提出了具体的标签要求,规定了监管框架,并授权美国食药监局颁布行业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法规。《膳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案》定义了“膳食补充剂”和“食品原料”,将其归入食品子集。在该法案下还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功能声称的监管建议。《膳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案》还禁止膳食补充剂和食品原料的生产商和经销商销售掺假或假冒伪劣产品。也就是说,膳食补充剂和食品原料的生产商和经销商负责在销售前评估产品安全和标签,确保产品符合《膳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案》和美国食药监局的全部规定。1997年,《食品药品管理现代化法案》出台,营养食品行业就此成形并发展至今。
在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多项法规的影响下,企业不断改善质保流程。在千禧年之际,行业已经具备了建立消费者信任的基础。政府机构也继续完善规章制度,促进对消费者的保护和教育。
来源:康宝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