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售假、涉嫌传销 贝贝网扩张发展惹质疑

作为母婴市场的角逐者之一,贝贝网一直春风得意,从2014年成立至今,先后获得多个知名机构的风险投资。

然而,当贝贝网以及贝店承诺售后却毫无音讯、屡次被爆信息泄露、疑似售假、涉嫌传销等种种负面新闻纷至而来的时候,大众看到的是其光鲜靓丽成绩后存在的诸多问题。

疑似售假  承诺售后却了无音讯

早前,财经网接到消费者陈小姐投诉称,自己在贝贝网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贝店APP上花300多块注册成为了店主,因为在上面售卖东西会有一定的销售收入,所以变成店主之后,陈小姐从自己名下的店铺里购买了五瓶兰蔻粉水。

结果被在另一家贝店店铺购买了同款兰蔻粉水的朋友告知,该批次的粉水防伪码轻轻一刮就掉,且用完后会出现过敏的现象,于是她们怀疑为假货。

此后,陈小姐与朋友经过屡次退货,却被贝店官方以“货不对板”、“物品磨损”等为由拒绝。对此,陈小姐表示无法接受,她认为贝店方面是“有意推卸责任”。另外,由于不同的人退货过去,所得到的拒收图片为同一张,陈小姐和朋友认为是“贝店提供了统一处理过的图,这完全是不想负责任的欺诈行为!”

因为无法得到贝店官方的验收视频,也没有得到道歉,陈小姐选择了向媒体曝光此事。

在财经网《贝贝网屡遭负面质疑 “妈妈经济”话题如何再谈下去》一文报道此事之后,贝贝网公关回应此事称,“怀疑有人大批次购买物品,获得返利后,再集体退货获得利润。”

另外,贝贝网方面称,会与陈小姐进行联系,并帮忙协调处理此事。

针对此事,财经网向陈小姐进行求证,对此陈小姐表示自己并无贝贝网公关所陈述的行为。她告诉财经网,五瓶粉水是帮朋友买的,是觉得价格便宜所以多买几瓶存起来,如果不是别人说是假货,她也没心思去退货。

此外,她表示,贝贝网指责她为“返利”毫无理由,她指出,“就算是真货,我不要货了,你也可以从我本金里面把我提的返利扣了,从哪来的返利套现呢?关键我就要个本金都不给我。”

“一个月才收到货,收到就拿去退了,三番五次被拒绝”,陈小姐认为,贝店的客服一点用处都没有,退货售后踢皮球,并且卖假货还不承认,自己以后会卸载这个app,再也不会使用。

值得留意的是,有关于贝贝网公关所称,将有客服联系陈小姐进行处理,不过陈小姐告知财经网,截至目前发稿仍未有客服联系她处理此事。

财经网留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于贝店的投诉并不少,范围涉及“不给退款”“纪梵希散粉假货” “贝店古钻珠宝缺斤少两,贝店客服偏帮商家”等内容。

此前,贝店方面曾称要在2019年将使命升级,一方面制定了更严苛的货品采购和售后服务体系,并推出“三赔计划”,实现“假就赔、贵就赔、慢就赔”的承诺。尽管贝店方面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举措,为自身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但就目前情况已经网上各类投诉来看,该计划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贝店模式起争议 或涉嫌传销

陈小姐告诉财经网,只要购买300多元的商品,就可以在贝店开店,每卖出一笔商品都有佣金,不需要自己囤货和发货,但她只是名义上是店主,对于自己店铺里有什么货物、实际卖多少价格,以及货物是哪里提供、哪里发货的这些流程,她一无所知,只知道是由贝店统一提供服务。

近些年来,以贝店等为代表的分销型社交电商平台,凭借微信的熟人圈快速裂变,但其开店模式却一直存在争议,野蛮生长、层级不清,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让人质疑的问题也令人对此模式充满疑虑,甚至涉嫌到传销的争议和质疑。

贝店店主小鱼告诉财经网,假若自己为店主A,拉了朋友B到贝店开店,A就能得到一百块的收入,当A拉到20个人的时候,A就变成类似食物链顶端,这时A手下的BCDEF每拉一个人,A就会有一百元的收入。

从小鱼提供给财经网的邀请开店规则来看,其要求显示,“邀请好友成功购买严选商品,培训且辅导新店主通过考试(考试分数》90分,考试时间开店后100天内)后,可获得100贝币,逾期未考试的视为放弃奖励。”

值得留意的是,财经网下载了贝店APP,发现需要邀请码才能进行注册,这意味着,使用了谁的邀请码,将会成为谁的“下线”。

一位业内人士向财经网指出,大多数贝店店主并不是靠推广商品赚取返佣,而是活跃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推广自己的贝店邀请码,以此来赚取所谓的“人头费”。

小鱼向财经网证实了上述观点,她表示,单纯卖货的话,也就是一些老粉丝在买,或者去街上地推一下,其他客源自己是从来没有想过。

而另一位消费者则告诉财经网,自己身边有朋友参与了这种开店模式,整天都在微信群、朋友圈等不停地推广自己的邀请码以及商品,自己碍于面子购买了几次东西,但东西并不算实惠,后来自己便不在朋友那购买了,但朋友依然时不时过来叨扰一下,对自己进行“洗脑”,感觉就像进入了传销组织一样。

她指出,实际上朋友卖东西并赚不了多少钱,更多的是靠拉人头、发展下线来进行发展,店铺的好坏取决于下线数量的多少,发展下线越多,能够从平台获得的收益也就更多,“时不时就想让我开个店,现在我已经屏蔽她消息了,真怕有天受不了就会拉黑她。”

业内亦有人士认为,贝店就是传销。他认为第一因为贝店并没有价格优势,比如之前特卖的丑橘用了新人券还得七八块一斤,而比较其他平台五六元的丑橘并无优势;第二他认为平台是靠拉人头和入门费盈利。他称贝店店主在宣传时表示没有假货、买贵必赔、自用省钱,但这三点贝店并没有做到。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曾指出,消费者在怀疑此类社交电商是否涉嫌传销时,可以看其是否需要交纳或者变相交纳入门费;是否分层级,是否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下线;是否会根据下线进行获利,上线是否直接或间接从下线人员的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中计提报酬或者“返佣”。

贝店招募新人返还佣金,招募越多返还越多的规则,也被业内不少人士认为是类似传销。这种依靠朋友圈“杀熟”的生意,到底能够维持多久,业界都持有观望的态度。

实际上,类似贝店这种开店模式的社交电商在国内并不止一家,它们深谙大众心理,精于人性,让不少人成为忠实的拥护者。

不过,就其合规性到底如何,业界尚有争论。此前,国内电商智能导购App“花生日记”因涉嫌传销,受到广州市工商局行政处罚,罚款15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7306万元,共计7456万元,其模式就与贝店类似。

更早之前,杭州企业“云集微店”和“达人店”等平台就已经有过涉嫌传销被处罚的先例,其模式均与贝店类似,其中云集微店由于非法传销被开千万罚单,公众号也被永久封号。

财经网留意到,《禁止传销条例》第二条、第七条等都已经明确了传销的概念和种类。根据该条例之规定,凡是涉及“团队计酬”“入门费”“拉人头”的商业模式都属于传销情形。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方超强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禁止传销条例》并未规定层级达到多少级才构成传销,所谓的“三级传销”其实是《刑法》意义上判断是否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一个判断标准。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很多社交平台自以为是的“割裂层级”“变逐级销售为逐级推广”的规避措施都是无用功。

亦有专家认为,随着未来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与规范,相应的监管也会逐步加强,留给这类打着社交电商名号但实际涉嫌传销的项目日子不多,能够打擦边球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屡次泄露信息 因安全问题被大众关注

除却上述争议,贝店以及贝贝网也曾因信息泄露的问题被大众所关注。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对100家互联网企业106项互联网服务进行抽查,发现18家互联网企业存在未公示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未告知查询更正信息的渠道、未提供账号注销服务等问题。

在此次名单中,暴风金融、神舟租车、小红书、网易考拉、贝贝等企业榜上有名,其中贝贝网所属公司杭州贝购科技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为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此次榜单,也将贝贝网在信息管理方面的问题曝之于公众。

实际上,这并非贝贝第一次因信息管理问题而被点名。早前,有媒体报道称,2018年10月,消费者李女士在贝贝网上购买了一件小儿底裤,两个月后接到自称为贝贝网客服来电,称该底裤可能含有甲醛,客户可选择退货退款。李女士表示,客服所提到的贝贝网购买信息极为详细,没有起疑心的她按照客服提示点击了钓鱼网站,随后支付宝账户被盗。

另外,投资者网报道显示,2019年2月,一名女士称从贝贝网下单买了3桶奶粉后,有“售后”打电话称奶粉有问题,公司协调支付宝进行退款,因对方能说出详细购物信息,导致她上当受骗。同时该女士称,自己所在的群里有近30个宝妈被骗金额达到80万元。

2019年3月7日,据蓝鲸TMT报道称,消费者在贝贝网消费后,详细交易信息便遭到泄露,更有部分用户接连接到诈骗短信和诈骗电话,有不少消费者遭遇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受骗金额从几百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整体损失金额或达上百万元。

此外,财经网留意到,贝贝网泄露信息导致用户上当的新闻时有发生,包括在聚投诉、黑猫等投诉平台上有关于信息泄露导致财产受损的投诉也屡见不鲜。

此前,贝贝网曾称已对平台数据进行排查,进行新一轮的技术脱敏和加密处理,实时监测各类账户风险,提高各环节安全防范能力。贝贝网已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受骗信息,向所属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不过,时隔不到半年,贝贝网所属公司杭州贝购科技有限公司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主体,确立了“谁收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其中,第四十条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此外,他指出,电商平台在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时,有义务保护个人信息;电商平台与第三方共享、转让信息时,要做安全评估,并告知消费者,而一旦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的安全事件,电商平台应及时告知消费者。

来源:财经网 (责编:liuxinyue)

Related Pos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