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权健事件一把火,谁的牌照成了鸡肋?
直销牌照变鸡肋
权健和华林的案例说明,过度放纵自己,有牌的会变没牌。牌照不是免死金牌,有了牌照不能无节制地搞大单、拉人头。据来自秘密渠道的信息,某刚拿牌几年的公司最近正在谋求转让,转让的可以是直销牌照,也可以是公司全盘的资产打包。这个证实了我们的一些判断:
权健事件后,那些2018年之前销售收入不到2个亿的、未起盘的公司受到的牵连最大。这些公司本来就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市场环境一低迷,公司的开会成本、拉新成本就会持续飙升。如今半年已经过去,行业仍然难有决定性的转变,抗压能力弱,熬不下去的已经开始考虑挂牌出售了。
直销牌照市值跳水
过去,僧多粥少之下,直销牌照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最早买直销牌照的当属优莎娜并购葆婴案。2012年,优莎娜以4500万美元+40万股优莎娜股票的代价拿下了葆婴在中国的直销牌照。按当时的汇率和市价来算,葆婴当时牌照价格近4亿元人民币。如今中国区已经是优莎娜全球最大的市场,优莎娜这笔买卖不亏,而是相当有远见。这之后,直销牌照的估值虽然下降,但到了2015年之后,市值仍然在2亿元以上。
去年权健事件后,直销牌照市值可以说是史上最低,供求关系转变,而且行家估值下调。扣除资产因素,直销牌照的行情从1个亿估值直接掉到5千万以下水平。
外资公司仍看好直销牌照
当然,直销牌照仍然是有价值的。最新的一个案例是巴西的直销霸主巴西自然集团并购雅芳的中国直销牌照,这笔买卖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步骤,剩下的就是一些收尾工作。
据我们所了解的,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一些直销公司,仍然很看好中国直销市场,它们不仅不会退出直销,相反还在逆势而为,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想尽快拿到直销牌照。这样的公司,我们所知道的就有四五家。
什么情况下直销牌照有用?
那么,直销牌照还有没有用?对于一些规范直销,重视打击传销,引导正规直销发展的三分之二重法治的省份,直销牌照还是有用的。这些省份,在如何规范直销、约束直销行为方面,有比较系统的管理,例如会通过日常的政企互动来规范直销市场。
但是,对于极少数钓鱼执法的贫困县,直销牌照没有用。一些普通的消费纠纷事件,就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对象。
《电子商务法》出台后,许多靠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来卖货的行为,例如一批微商、“抖商”“快商”,游走在了电商法的边缘,到目前,有关部门也并没有进行严厉整顿。此前有消息称,新电商法出台后将会对这些类直销的,或者没有依法注册登记的实体进行严肃整顿。如果整顿的话,必将倒逼这些企业走合规的道路,直销牌照就会成为大的微商公司的避风港。
所以,时下许多微商公司虽然不贸然进入直销,但还是一直在观望的。一旦新电商法出现整顿,微商的虚拟环境收紧,他们就会涌入直销。
最后,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直销公司都是超过200家的,有的实行严格的管制,有的是备案制,让市场来淘汰没有竞争力的公司。以我国当前的人口基数来看,在150块牌子以内,直销牌照还是有用的。超过150块,直销牌照就会越来越回归到它作为一个敲门砖的本位,但现在还是有吸引力的。
直销牌照价值会回升吗?
现在的直销牌照估值是最低的时候,未来会不会回升,取决于两点。
一,国家什么时候放开多层计酬。当今世界直销的主流是多层计酬,并且已经主导世界直销几十年。这种制度的核心是广泛的分享和利益相关机制。今天,广泛分享和利益相关机制已经被大量运用到微商和社交电商这些新业态中,这充分证明了多层计酬对促进营销的积极性。反之,单层次直销的鼻祖雅芳在中国已经全军覆没,所以借用了多层计酬精髓的微商和社交电商火了,退守单层次直销的雅芳败了。这是市场的选择。
两个条例条款的修改。两个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从2005年颁布实施到现在,已经14年了,两个条例必须修改、完善,这个同样也是市场的需要,市场实践推动法治发展,这个是法治的基本精神。两个条例修改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认可不认可多层计酬,另外如果能放开直销产品范围的限制、服务网点的限制、经营区域的限制,那么直销的吸引力将会有飞跃。这四点一放开,直销牌照就会马上重新变成香饽饽。
二,当然还有直销发展的软环境和内部生态环境改善,这两个因素做得好,会加速牌照价值回升,做得不好,会延缓价值回升。
软环境就是营商环境,特别是地方执法的生态环境,例如钓鱼执法的问题能否改善,一些贫困县要把从直销企业身上找小金库的思路,转变到为直销服务上来,媒体对分享经济、直销、微商、社交电商除了批判,能否多一些引导,公众在经历洗礼之后,什么时候可以容许创新业态成长。
内部生态环境,是当今直销业态的内涵式结构升级,和是否有革命性创新。今天的直销靠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已经到了瓶颈,被微商和社交电商逼到死角的传统直销,不得不求变,这个质变什么时候到来,直销牌照的内在的价值就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爆发。
来源:晨讯直销邦 (责编:liuxi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