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调查:提升到国家战略后 中医药发展三大变化可期

最近频频被点名的中医药,简直像被打开了魔法之门!仅2月以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就连续发声支持,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下称:《战略规划》)。

这份令业内沸腾的《战略规划》是继2009年4月出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后,国务院又一次就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进下,我国中医药事业三大方面的变化或可期:

产业地位提升:占医药工业产值30%以上

2015年12月底,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我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占国内医药市场的3成,中药出口已达23.32亿美元,全国中药生产企业已近1500家。

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中药工业的发展,应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战略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不过,整体创新能力差、龙头企业规模小、中药材工艺不够规范、中医药科研投入不足、产业未形成规模化等一直是中药产业中的“痼疾”。要想把产业做大做强,必然要解决这些问题。

《战略规划》提出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同时,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总体部署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

中药材资源保护将落到实处:后GAP认证时代指标更具象化

2月1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披露,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规定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

曾被视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生产的利器的GAP认证被取消,曾令业内震惊,担心中药材的无序化,质量监管缺失。但也有专家认为,取消GAP认证后,将由中药生产企业(包括饮片、中成药生产企业)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保证负责,确保供应临床、医药市场的所有药品质量信息可溯源,或能引导企业往更规范化方向发展。

早在2015年4月,国务院转发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到,到2020年实现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持续提高等目标。

5

具体指标为:

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
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
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
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
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全国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战略规划》也指出,要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另一方面,在2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将加大对中医药投入和政策扶持,并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更好发挥“保基本”作用。

文化、人才传承力度提升:中医服务普及目标下必须以人为本

截至 2014 年底,我国有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3732 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 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 39.8 万人,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 5.31 亿。

但是,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为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服务,《战略规划》提出,在每个地市级区域和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和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需达到0.55张,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需达到0.4人。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

且进一步放宽社会办医的准入条件,减少行政审批,加快社会办中医类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类专科医院,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不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布局限制。

如何实现上述“人人享有中医服务”的目标?关键还在于中医药的继承,人才培养的问题。

2月3日,习近平视察江中集团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战略规划》中也提到推进中医药继承,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和技术挖掘,强化中医师承教育。同时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将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来源:新康界  (责编:liuxinyue)

Related Posts

发表评论